2016年,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年份。年头到年尾,世界上发生了太多历史性的进程。一个英国脱欧,一个特朗普当选就足以让世人谈论上许多年。对于我个人,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:今年我毕业了。
毕业了,我想谈谈教育
从上学第一天开始,我就想什么时候会结束这一段历程,想不到到来后却一点感觉没有。结束了学生身份,最大的感触就是:不再会有人照顾你了。
16年的求学经历,改变了一个人多少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。在我看来,学生时代养成的习惯是永远改不掉的。很幸运的是,自己能够从小学一路顺利得读完大学。相比较许多无缘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的人来说,能够接受完整系统的知识教育,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。
在经历了完整的中国教育系统设计的教育体系后,感觉并没有网络以及他人所说的那么不堪。的确,中国某些体系原因造成了教育系统多变的情况,我也是几乎踏准了每次教育改革的门槛。但是我并不认为,这些改革最后改变了什么,甚至我不认为教授的内容会对人有什么影响。到目前为止,我认为,学校教育带给我最大的好处,就是学会系统逻辑的思考以及自学能力。
大多人批判中国教育为填鸭式教育。其实,在我看来,这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。只有在严酷的训练下,才有悟的可能。绝不同于网络小说的主人公,我们不会在一天突然灵光一闪然后打通了任督二脉因此学贯中西。我们只能在不停地残酷的训练中总结,直到有一天明白知识的相通性。很遗憾的是,太多人麻木在重复高强度的训练中,只有少数人能够参透。我也是在大学最后,才明白过来,为时已晚。
教育,最大的目的是授人以渔。学会学习才是学习最大的目的。
读书,不是为了考试
上了大学后,除了少数的专业书籍,几乎怎么看书了。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两年,不仅专业并没有多大的提升,眼界和思维也是停滞不前。所幸的是这两年又捡回了读书的习惯。如果只依靠考试来鞭笞自己读书,恐怕也无法在未来走的更远吧。
在这里简单列下书单,也算推荐一些书籍
-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春上春树记录自己的跑步中一些随想。看到其中一些想法和自己跑步中想法有相似之处。
- Soft Skills: The software developer’s life manual代码之外的软技能。程序员不能只埋头技术,还应该抬头看看世界。
- 大江东去讲改革开放前期的小说。前两部给我的启发很多。
- 市场的力量有点浅,实例不错。
- 批判性思维:带你走出思维误区中文翻译有些无法表达完善,但内容的确详实,有能力的推荐看原版
- 微革命内容偏水,思考的点不错。
16年因为毕业,没能完成自己在年初定下的读书计划。17年不该再有借口。读书,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。
技术
作为程序员,年终总结怎么能不写技术呢?不过,我不打算在这里写很多技术内容,只想谈谈对编程技术的一些思考。
编程技术,总的来说我认为也属于工程技术的一种,而且是属于门槛较低的部分。君不见满街40天培训Android,iOS,web月薪过万。然而,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。16年的资本寒冬也影响到了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业。一批批创业公司倒下使初级开发严重过剩。一个iOS岗位一周几百上千封简历不是夸张。作为一名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开发,说没有担心那是假的。究竟在几年后如何保持一定的竞争力?这些个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。
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,而新概念还在层出不穷。机器学习,AR,VR,大数据等等名字容易让新进行业的人头晕眼花。不能不承认,APP时代已经开始拉下帷幕了,未来究竟在哪,谁也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。跟着行业走的技术也只能跟着行业的兴衰。作为技术,不能只着眼一处,保持学习,才能永远不被拉下。
17年,路在哪里
絮叨半天,发现自己的行文依旧这么烂(逃。年终总结,不就是应该给未来的自己避免踩上同一个坑吗。17年会怎么样,我不知道。但是我想我应该让自己知道17该怎么样。
读书依旧是不可少的,保持一个月一本的节奏。
技术上,本职上的iOS客户端开发要深挖下去,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应用了。初次之外,学学数据处理分析相关的技术吧。
锻炼,16年的断断续续的,没能保持一定惯性。锻炼是最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行为。17年要保持,只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应付一切。